媒体岭师

当前位置: 首 页 >> 媒体岭师 >> 正文

地方师院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

发布日期:2002-01-18     编辑:0.0      点击:

 

2001年全国师范院校联席会议上,湛江师范学院作为全国第一个通过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的地方师院,介绍了学校走跨越式发展之路、跃上办学新台阶的经验,受到目前仍处于困境的一些地方师院同行们的好评。  

前不久,这所地处南海之滨的学院举行了学校新教学区落成典礼;在一派喜庆的氛围中,学院院长郭泽深教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郭院长说,学校的发展变化是从1992年由师专升格为师院开始,在近10年的时间中,在校生从1800人增加到7800人,占地面积从270亩增加到530亩,教授增加到38人(今年增加16人)。

郭院长说,长期以来,由师专升格的地方师院普遍存在的弱点就是缺乏优势和特色的重点学科,不注重科研、创新和开发应用,以至学校发展再上台阶时无龙头带领。湛江师院在改革实践中,按照“一体两翼”办学模式,以普通高师教育为主,以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为两翼,突出师范性,主动地、全方位地为广东基础教育服务,完善了本科办学体系,并在高起点上实现师范性和学术性的统一,努力提高教育质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自1997年以来,承担和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100篇,获省科研奖16项,被SCI收录学术论文73篇。尤其是近两年来,由于加强了学科建设,科研成果获奖和论文发表数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郭院长说,为了从高层次上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学校确定2001年为“学科建设年”,并确定2002年争取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目标,确定了6个学科为“种子选手”,集中有限资源予以优先发展,置于龙头地位。

湛江师范学院这样的办学新理念,推动了学校工作的重大调整,由此制定出面向综合发展的规划,学校计划在今后的10年里,进一步以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为龙头,把学校建成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省属高校中具有较大规模效益、明显办学特色、突出素质教育的综合性新型师范大学。

如今,“学术治校、学科兴校”的口号在湛江师院校园回响。学校已成立了学院改革与发展委员会,委员会以专家顾问团的身份,负责全院的合理化建议和督查工作,使重点学科建设获得了切实的保证。

郭院长说,学院已筹集上千万元的资金,优先用于基础数学、文艺学、分析化学、植物学等6个重点学科的建设。这些重点学科的横向经费配套计划也率先启动,一些地方企业还与相关学科建立了科研开发共同体,实施“校企联运”,同时学院还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选拔学术带头人,并实现了重点学科、重点项目、重点经费的“三重点”制度和学术带头人负责制。

在新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湛江师院的跨越式发展为地方师院树起了一面旗帜。  

(原载《光明日报》2002年1月17日A2版·教科文卫)

寸金校区: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寸金路29号;邮政编码:524048
湖光校区: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湛江教育基地教育城四路8号;邮政编码:524088
椹川校区: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椹川大道北89号;邮政编码:524033

电话:0759-3183226

传真:0759-3341440

招生热线:0759-3183211 3183189

邮编:524048

 版权所有©岭南师范学院 | 粤ICP备15053357号 | 粤公网安备  4408020200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