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链接:岭南师范学院“红树林研究院”为广东湛江打造红树林之城“赋能”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今年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天,第一届岭南红树林学术论坛在岭南师范学院召开,来自社会各界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聚焦“海上森林”红树林的修复与保护,围绕中国红树林保护恢复、生态产业发展、滨海旅游以及自然科普研学教育等方向齐研讨、话发展,为湛江打造“红树林之城”的广东生态建设新名片再添助力。

论坛上,岭南师范学院“红树林研究院”正式揭牌。岭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兰艳泽表示,学校将举全校之力把研究院努力建设成为集科学研究、资源保护、科学普及于一体的研究机构,力争将研究院打造成为广东省红树林研究高地,通过“了解湛江、学习湛江、研究湛江、服务湛江”进一步服务湛江高质量发展,助力湛江建设美丽宜居生态海湾都市,服务广东及湛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岭南师范学院校长阳爱民表示,岭南师院是一所师范教育教学为依托、培养地方性、应用型人才的省属本科院校,实施“强师范、厚理工、兴商科”的办学策略,扎根湛江经济发展沃土,在红树林保护、红树林资源利用、红树林生态监测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硕果累累。研究院将设立广东省红树林濒危物种保护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粤西蓝碳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红树林科普与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和粤西红树林野外观测站,设立红树林生态修复研究所等7个研究所,围绕濒危红树林资源与生态修复、红树林药材资源、红树林生态蓝碳、红树林生态系统监测、红树林文化与精神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湛江打造“红树林之城”提供科技支撑。

会上,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生态学会红树林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范航清研究员被聘为研究院名誉院长。来自国内15位专家学者组成的“豪华阵容”受聘为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员,为研究院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建设‘红树林之城’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和科技支撑。”湛江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袁华新表示,岭南师院立足实际、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迅速行动、主动作为,尤其在红树林修复和科学研究方面卓有成效。希望以论坛为契机,努力打造红树林科技创新与科学保护利用新高地,着力建设区域一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红树林研究院。
“长期以来,岭南师范学院在红树林修复、红树林科普等方面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许方宏希望岭南师范学院继续加大研究、产出更多成果,为湛江建设“红树林之城”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岭南师范学院副校长王胜介绍,学校通过“人才培育”和“人才引进”组建了一支多学科交叉的红树林研究队伍,相关科研人员多达108人,前期与红树林相关的研究成果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达12项,省部级项目达20余项。下一步,研究团队将从修复红树林生态系统最关键的育苗问题出发,集合全研究院智慧力量实现成果运用和转化。
论坛上,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围绕解决红树林保护利用“卡脖子”难题、保护蓝碳生态系统等专题作主题报告和专题报告。报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湛江发挥超大规模红树林生态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凝聚了智慧力量。
范航清研究员在大会现场作题为“虾塘红树林生态农场的设想与实践”的主旨报告。此外,中国生态学会红树林生态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厦门大学王文卿教授,红树林保护与恢复国家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林业科学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廖宝文研究员,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法稳研究员等专家学者分别就红树林初级生产力与蓝碳、解读《广东省红树林生态修复技术指南》、基于双向思维的红树林保护策略等主题作大会报告或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