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岭师

当前位置: 首 页 >> 媒体岭师 >> 正文

岭师大学生黎欢娴的支教故事

[湛江晚报]怀揣一片丹心 用爱点燃教育梦

发布日期:2023-05-15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记者卓朝兴 通讯员陈玉城 郭莉敏 实习生谭舒      编辑:陆嘉琪      点击:

原标题链接:怀揣一片丹心 用爱点燃教育梦

 

黎欢娴在西藏支教。 图/受访者提供

她怀揣一片丹心,用爱与热血点燃支教之梦。来自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2019级小学教育专业的大学生黎欢娴,作为一名心怀教育梦想的学子,连续两年参加学校支教活动,远赴西藏、新疆奉献瑰丽青春,播种爱与希望,书写了驻湛高校青年学子投身教育实践的美丽诗篇,并将继续为国家基础教育事业贡献力量。5月11日,记者连线对黎欢娴进行了专访。

【成长】

到基层支教

作为奉献青春的舞台

“在大二时,偶然一次听一位援藏的师姐分享她支教的故事,那时我就对援藏产生了向往。”在回忆当初选择支教的原因时,黎欢娴动情地讲述道,“后来,学校拍摄了30多年来一代代岭师学子接力援藏支教的微电影,我看了之后感慨良多,彻底燃起了对支教的热情。在大三时,我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加入了支教队伍。”

援藏过程中,黎欢娴被当地人民的淳朴与温暖打动,也深切体会到了支教的意义所在。她用自己的努力与汗水,为当地孩子们带来了爱与知识的力量。

感到“意犹未尽”的黎欢娴,在大四的时候,背起行囊再出发,前往新疆开启了新一轮的支教之旅。她坦言,在陌生的地方会情不自禁地思念广东亲友,但心里一直坚守着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黎欢娴作为岭师支教队员的一份子,把基层教育事业作为青春闪耀的舞台,奏响人生中美丽的乐章。

【育人】

让学生们

在快乐学习中增长知识

在西藏和新疆,黎欢娴不仅要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和生活习惯,也需要逐步去熟悉当地课堂模式与教学方式。她深入观察学生学习情况,结合实际,寓教于乐,致力于丰富课本知识的趣味性,让孩子们在乐趣中增长知识。在西藏支教时,黎欢娴讲授了小学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她将知识点与教具相结合,把知识点形象化、生动化,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一件件亲手制作的教具,一个个互动环节,让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随着支教经验的积累,黎欢娴能更为熟稔地面对教学工作,也能更加轻松自如地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到新疆支教之后,她更加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引导以及学习观念的培养。两次支教之行,使黎欢娴积累了很多教学经验,她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模式,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也促使着她在成为一名更优秀教师的路上迈进。

在探索教育的路上,黎欢娴始终坚守“未来之师”的时代重任,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立志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展望】

让青春之花

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支教之行,也给黎欢娴留下了不少充满感动的回忆。刚到西藏的时候,她对当地高原环境还没有完全适应,加上要授课,让黎欢娴感到疲惫。学生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纷纷表示会认真听课、好好学习。透过这些孩子们澄澈的眼神,黎欢娴感受到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对教师的敬爱,教师的使命感与师生情的温暖瞬间盈满心田。

到新疆支教时,“五一”期间,黎欢娴班上的几位五年级学生在相关部门统一组织下如愿前往广东,参加了两地足球交流活动。回来后,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分享了自己的见闻。他们用青涩而激动的语言,表达了对繁荣昌盛祖国的热爱,让黎欢娴倍感欣慰。

黎欢娴对学生们始终坚持着耐心与爱的教育,她既是孩子们眼中亲切的知心姐姐,也是一名严慈兼济的好老师。黎欢娴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业,还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时刻恪守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职责。她用爱与关怀和当地的学生搭建起紧密的桥梁,和孩子们一起共同成长。

寸金校区: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寸金路29号;邮政编码:524048
湖光校区: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湛江教育基地教育城四路8号;邮政编码:524088
椹川校区: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椹川大道北89号;邮政编码:524033

电话:0759-3183226

传真:0759-3341440

招生热线:0759-3183211 3183189

邮编:524048

 版权所有©岭南师范学院 | 粤ICP备15053357号 | 粤公网安备  44080202000058